安踏買下的新品牌,帶著lululemon的影子

作者 |《財經》研究員 辛曉彤 編輯 | 余樂  

2023年10月22日 18:54  

本文4165字,約6分鐘

國產瑜伽褲品牌“嫁入豪門”

10月16日早間,安踏體育宣布收購本土瑜伽服飾品牌MAIA ACTIVE所在公司瑪伊婭服飾(上海)有限公司 75.13%的股權,具體金額暫未披露。

收購完成后,“瑪伊婭服飾”成為安踏體育間接非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。

消息公布后,安踏體育當日股價上漲0.83%,報收90.6港元,市值2566億港元。

MAIA ACTIVE成立于2016年,創立之初就打造“專為亞洲女性量身設計”的品牌標簽,公司推出了“腰精褲”“前拉鏈運動內衣”等爆款產品,在女性消費者、尤其是瑜伽運動品類方面形成了一定市場影響力。公司成立七年歷經多輪融資,其中2020年和2021年的B輪、C輪融資金額均近億元,估值未透露。

圖源網絡

近年來,女性運動領域,尤其是瑜伽健身賽道可謂“商家必爭之地”。根據海通國際證券的分析,女性產品在運動服裝品牌的市場份額中占到20%-25%,以運動內衣和瑜伽服為主,過去的增速一直高于男性運動產品增速。根據渠道反饋,目前運動服裝的新客群也偏向于女性。

這就不難理解各品牌紛紛擠入這個賽道,爭搶瑜伽褲巨頭lululemon的市場份額。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,2030年,全球運動休閑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625.6億美元,按服飾品類來看,瑜伽服、緊身褲這類有代表性的產品占比最高,合計達到44%。

安踏主品牌近年來也在發力女性健身瑜伽品類,但鮮有出圈產品;集團旗下的FILA、迪桑特正在圍繞瑜伽產品進行一系列營銷,不過定位相對高端。中端定位、產品價格更低的市場缺口如何補全呢?安踏集團選擇了最簡單直接、也最“安踏”的方式——收購。至于品牌收購之后,是并入安踏主品牌所在的“大眾運動品類”,還是FILA所在的“時尚運動品類”,或是直接上市,安踏方面并未給出答復。

賽道黑馬

MAIA ACTIVE成立于2016年,那一年lululemon在國內開了第一家實體店,逐漸在國內女性市場“大殺四方”。當時有一些觀點認為lululemon的版型更適合歐美消費者,因此MAIA ACTIVE“專為亞洲女性設計”的slogan收獲不少青睞。

品牌創始人為兩名女性:創意總監歐逸柔曾任職J Crew、Doo-Ri等品牌,主要負責產品開發、供應鏈管理和品牌形象打造;CEO王佳音曾是維多利亞的秘密紐約總部的買手、并曾供職于小紅書電商部門,目前主要負責市場營銷、銷售和運營。

什么是“為亞洲女性量身定做”?簡言之,MAIA ACTIVE把女性不想外露的部分隱藏起來,例如“副乳”、小肚子等。其爆款產品“前拉鏈運動內衣”“腰精褲”等正是針對這些需求設計的,曾在天貓同類產品排行榜中排名第一。

圖源網絡

2017年6月,MAIA ACTIVE獲得來自動域資本和達泰資本近千萬Pre-A輪融資;2018年5月,公司完成4000萬元A輪融資,由紅杉資本、華人文化領投;2020年11月和2021年12月,MAIA ACTIVE先后獲得來自華創資本的B輪融資和百麗國際的C輪融資,融資金額均為近億元。

除了踩上女性運動、瑜伽品類的熱點,MAIA ACTIVE也“趕”上了頗為時髦的運營模式——電商起家,再轉到線下開實體店。

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品牌創立期投入比較小,從0-1更容易,也被稱為“DTC品牌”。DTC品牌的概念源自北美,原指誕生于線上的獨立零售商,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產品,省去經銷商、代理商、零售商等一系列環節。如今DTC已經成為一種銷售渠道的代稱。

當品牌發展到一定規模,僅在電商平臺便無法滿足其營收增長需求,多數品牌會選擇投入資金向線下擴張,一些投資人也會對品牌提出類似要求。從2019年開始,MAIA ACTIVE從線上走到線下,首家門店開在上海。根據品牌官方數據,品牌已經在全國布局了39家門店,分布在一二線城市,均為自營。

根據MAIA ACTIVE自身公布的信息:2021年其全渠道銷售額超過3億元,年平均增長率達 166%;2022年銷售額達到5億元,實現全面盈利。這并不容易,2021年IPO的兩家DTC鼻祖級品牌——眼鏡獨角獸Warby Parker和明星運動品牌Allbirds,上市前分別估值30億和20億美元,如今仍是連年虧損。

隨著賽道逐漸擁擠,MAIA ACTIVE面臨的競爭也在加劇。據業內人士透露,MAIA ACTIVE今年以來一直在尋找買家。

這個品牌上一次出圈還是源自營銷翻車。3月8日,MAIA ACTIVE在官方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標題為《這個38,閉嘴巴》的文章,其中一些內容包括“過度女性主義,可不是個好主意”“沒事搞對立,真是沒紀律”等,被質疑歧視女性主義者。在引發爭議不久后,MAIA ACTIVE刪除了推文,并且發布了致歉信。

“包圍”lululemon

lululemon進入中國市場,推動了女性瑜伽品類的迅速崛起,也帶動了國產新品牌的興起。

2015年-2016年誕生了不少女性瑜伽類型的品牌,MAIA ACTIVE之外,比較有名的還有粒子狂熱和暴走的蘿莉,這兩家誕生于2015年,均是DTC品牌。其中粒子狂熱由于周迅代言而一舉成名,暴走的蘿莉則依靠創始人陳暖央的網紅效應提高影響力。暴走的蘿莉打差異化營銷,產品定價大多在100元-300元,區別于其他兩家的在300元-500元。

跟這兩家競爭對手相比,MAIA ACTIVE門店數量占據優勢。粒子狂熱目前全國只有5家門店,這個數字在2021年還是7家;暴走的蘿莉門店數量沒有公開,網絡上也很難查到開店相關新聞。不過在天貓旗艦店,MAIA ACTIVE的116萬粉絲低于暴走的蘿莉232萬,高于粒子狂熱60萬。

除了這三家專門做女性瑜伽的品牌,近年來不少新興服裝品牌也在殺入這個賽道。例如做運動內衣起家的Ubras,防曬服、遮陽傘起家的蕉內、蕉下,也在推出瑜伽系列產品。

耐克、阿迪達斯、彪馬等傳統運動品牌對這個領域也在不斷深入。

圖源淘寶

盡管市場競爭激烈,但各個品牌的發展路徑多多少少都能看到lululemon的影子。

有消費者表示,lululemon推出的新品,之后在MAIA ACTIVE等品牌都能找到“平替”。當然,不久之后,在其他貼牌廠商也能找到MAIA ACTIVE等品牌的平替。

國產瑜伽品牌還紛紛復制lululemon的社群營銷,用社群活動增加粉絲粘度。此外,lululemon定位于一二線城市大型商圈的選址策略也被模仿。

如今lululemon的高增長神話逐漸歸于平淡,消費市場更看重性價比,單純依靠瑜伽品類保持品牌高增長亦不現實。此外,戶外賽道的玩家們也在進入這個領域,而這些品牌本身就善于服裝材料研發。對于只攻瑜伽健身這一個賽道的MAIA ACTIVE來說,lululemon的神壇難以撼動,背后淘寶“白牌”商家虎視眈眈,身邊各大傳統品牌陸續介入,邊際效應逐步遞減。如果不投入精力切入差異化的路徑,“嫁入豪門”無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
安踏的野心

MAIA ACTIVE是安踏集團收購的第一個本土品牌,從公告來看,其目的非常明確:補充女性業務板塊,強化品牌組合。

安踏集團這些年在女性運動賽道付出了不少努力。在2021年發布的“五年計劃”里,安踏主品牌將女子品類提到與跑鞋和籃球鞋一樣的地位,整合行業內研發、聯名和代言人等資源。

2021年,安踏主品牌的營銷內容開始明顯向女性消費者偏移。然而從實際營銷策略來看,安踏主品牌似乎一直是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找不到重點。消費者能看到安踏主品牌在各個渠道做營銷推介,但落到具體活動、具體系列、具體產品,似乎一下子也說不上來,消費者心智占有度不足。

在瑜伽領域,安踏主品牌此前曾做過嘗試。2018年安踏主品牌推出瑜伽品牌AntapluS,對標lululemon,并為此做了專門的門店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,AntapluS作為單獨品牌并未出圈,目前是安踏主品牌的組成部分。

安踏主品牌旗下有兩個最重要的女性代言人,其中關曉彤打造的形象偏向時尚賽道,谷愛凌則是專業體育賽道,兩人帶的產品有一些交疊。品牌營銷人士侯東曉認為,代言人和品牌自身聯系比較密切,但與產品線的聯系并不緊密,不容易帶出爆款。

圖源網絡

侯東曉表示,安踏在女性賽道的策略還是傳統打法,偏保守,“不敢在性別層面做明顯區分”。幾乎所有產品都要兼顧男性女性兩個群體,很難抓住女性消費者的痛點。

而這正是MAIA ACTIVE的長處——作區分,打痛點。

一位接近安踏的人士表示,FILA和迪桑特也在發力瑜伽系列,主打中高端領域。MAIA ACTIVE則補全高端以下市場。

傳統運動品牌領域,耐克早早就在女性市場發力。國內品牌,李寧發力更早一些。2016年,李寧獲得了美國專業舞蹈運動品牌Danskin在中國的獨家經營權,切入女性瑜伽服市場。不過定位中高端的Danskin未能帶來預料中的增長。

2021年,李寧整合了女性運動產品線,請鐘楚曦出任運動風尚大使,該品類相繼開設了微博、小紅書等社交媒體渠道,進行針對性營銷,主推“揉柔褲”和“翹俏褲”兩個核心產品。

從女性消費用戶為主的小紅書來看,關于“耐克”的筆記超過61萬,“李寧”的筆記超過42萬篇,而“安踏”只有“32萬+”。

至于收購MAIA ACTIVE后,安踏要怎么做,是否要“整合行業內研發、聯名和代言人等資源”發展這個品牌,值得持續跟進。

打開財經APP,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
更多相關評論 
打開財經APP,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
熱門推薦
打開財經APP,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